top of page

小提琴持弓與運弓方式

小提琴的持弓有非常多的學派,主要差別在食指接觸弓的位置,這些差異並沒有對錯,主要只是方法因人而異。然而方法是靈活運用的,因此這裡旨要探討如何能夠正確的持弓進而讓運弓正確的方法。

首先我們要先認識小提琴的發聲原理:透過右手持弓時給的重量與速度,經過摩擦弦再透過琴的面板震動而發出聲響,因此右手施力的方式非常的重要。但是,右手主動的施力後卻讓手臂變得緊張,音色也不好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與槓桿原理有關,弓不應該是用力抓死的!

我們先認識手臂在放鬆的時候靠在弓上,跟用力的時候抓住弓,這兩者之間的差異是什麼?一個是放鬆地將重量釋放,另一個是用力地提起重量。因此右手與弓的關係,在運弓時手臂應該是「被動的」將手臂本身放鬆下來的重量傳遞給弓,透過弓毛、松香與琴弦摩擦而發出聲音;反之不但沒辦法把重量傳遞給弓,還會用力將弓抓起來,造成越練越累的狀況。因此我們得知,手臂要放鬆需要有一個支點,接下來就要來探討什麼是支點。

這個施力中心的支點就是右手的大拇指與中指(其實握弓的姿勢蠻Rocker的),我們的手臂靠在這個支點上,將重量傳遞給弓之後,藉由速度將重量釋放開來。因此手臂是放鬆的靠在弓上頭,而且手指頭也不能僵硬。

然而,孟孟老師常碰到學生會有的問題:

「一是弓被抓死,二是運弓時弓會掉。」

一是為了把弓握好因此手指用力抓住弓,手臂也跟著緊張。

二是為了老師說手要放鬆,結果施力點不穩定造成運弓時弓會脫落。

非常感恩一路上許多好老師指導,

讓孟孟老師找到了一個可以同時解決握弓穩定但手指手臂放鬆的好方法。

那就是將右手的大拇指握在弓框下方(如圖所示)。

這個方法能讓握弓的手指頭不但不會僵硬,而且支點能非常穩固!

(孟孟老師自己試了當下就有感覺)

初學者藉由這樣的方式可以體會到:

如何將手臂放鬆並且穩固地靠在琴弦上。手臂放鬆又穩固再也不是抽象的概念了!!!

初學者可以這樣開始練習直到第一把位通透;而如果是已經學一段時間但還是有運弓的問題,只要這樣持續練習,實驗一週以後再正常握弓,應該就會有效果。

找到正確的施力點之後,接下來就是如何掌握重量與速度的平衡!

弓有了重量以後,如果沒有足夠的速度將重量拉開時會發出爆爆的聲音,但是如果速度過快,弓不但沒辦法貼住弦,手臂應該也是緊張的,因此聲音也會是虛的。孟孟老師發現另一個方式是將弓分成四等份,大約只使用一份的弓來運作,速度越慢越好,大約四分音符40-60之間。弓的部位最好是選在中弓的位置,因為這裡弓的重量是較為平均的,較好掌握平衡感。

掌握好運弓的速度以後,再來要注意每條弦的角度,很重要的是:弓不要離開弦!弓不要離開弦!弓不要離開弦!(太重要所以講三次)如圖所示,可以看到每條弦的角度其實差距並不大,因此不需要很大的動作來換弦,孟孟老師覺得這個動作就好比弓是翹翹板,施力點在弓接觸弦的面積上施作,弓才能不因為換弦的重量不平均而不夠貼弦。

總結上述言論:小提琴的發聲原理是藉由弓的重量與速度傳導至琴的面板透過震動發出聲音,因此右手手臂能夠將本身重量傳遞給弓,透過恰當的速度、以及如何使用弓的部位(先從弓重量比較平均的部位開始),並且注意換弦時要貼著弦找好角度,讓弓的重心完全落在弦上,方能拉出紮實、平均、漂亮的音色。

Follow

  • Facebook

Contact

Address

Taipei City, Taiwan

©2017 BY 孟孟老師音樂工作坊.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